分析2012年钢管市场及2013年出口趋势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管进口国,每年钢管进口量都较大,特别是能源用管。目前美国、加拿大对中国钢管实施反倾销政策,这给中国钢管进入北美市场带来了困难。另外,位于南美洲的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因为大力开发海洋和盐层油气资源,对石油专用管材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欧盟市场
有行业机构分析显示:2012年欧盟钢管产量同比2011年下降4%左右。虽然钢管产量的下降可以部分归因于钢管用户生产的下滑,但也表明钢管分销产业链的库存将很有可能因2012年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和信贷困难,影响了中小企业日常生产而减少。
欧盟不同国家的钢管产量有着相当显著的差异。2012年只有波兰和斯洛伐克的钢管产量有所增长,其他大多数国家的钢管产量都出现了下滑,特别是法国和西班牙。
在2012年,欧盟钢管行业对欧盟整体经济及其经营环境非常悲观。钢管下游的主要用户如建筑、机械、汽车和金属制品等行业的生产疲软,对钢管消费减少,需求减弱,加上信贷和资金流动性问题,钢管分销商努力保持尽可能低的库存。管道项目对大口径钢管的需求也有所减少。
2013年,钢管主要用户行业的生产将持续承受压力,预计下半年会逐步改善,主要得益于出口市场的改善。展望2013年,有行业机构预测欧盟钢管生产将出现温和小幅增长,受下游关键用户行业生产复苏的影响,预计钢管产量将回升。受益于能源价格坚挺,2013年油田用钢管和大口径钢管需求将增加。有机构预计2013年欧盟钢管产量将同比增长2.5%左右。
中国周边国家、地区市场
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东南亚、独联体等。除日本、韩国、印度和独联体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钢管基本依靠进口。
东南亚市场容量有限,况且日本、韩国在这一地区已具有一定的投资规模,而且印度、越南等国近两年也有新的钢管厂投产,目前,日本和韩国占据了这一地区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较低。日本和韩国(焊管)是中国在该地区主要竞争对手。短时间内中国向东南亚大量出口不太现实。
中东、北非市场
中东地区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产区,除对OCTG用管大量需求外,还对管线管、结构管等需求也较大,每年都有较大的进口量。目前这些钢管主要从日本、欧盟等进口。
中国进入这个市场后,市场份额目前不是很高。有信息披露,在两年一次的迪拜国际焊接与切割展即将到来之际,其主办方与德国焊接协会及国际管材协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五年间,海湾六国在管材方面投资将超过180亿美元,新增各类管线2.1万km,占全球新增管线总长16.1,万km的14%。其中,阿联酋一国投资就高达36亿美元。
国际能源理事会数据也显示,目前阿联酋焊接机械市场份额分别占海湾和中东地区的72%和50%;未来八年,阿联酋等海湾国家计划在能源领域投入1000亿美元,这将极大刺激焊接工业发展。
但中东和北非地区政局不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供油集中地区,中东、北非动乱局面仍未平息,对于后期中国钢管出口会产生多大影响仍有待观望。
目前中东钢管市场已开始转向满足本地区需求。近几年受国际油价上涨,推动了中东、北非地区石油工业基础的发展,由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埃及和阿曼等本地钢管产量不断增加,当地用户将减少钢管进口量。2013年以后中东和北非的钢管进口量可能会有所下降。
2012年世界新增钢管产能分析
2012年,全球新增产能明显增加,主要出自中国,目前中国已占全球钢管总产量的50%以上;无缝管占60%以上,产能还在逐年增加。即使这样,中国目前还没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竞争能力最强的、品种规格最齐全的、知名度最高的钢管企业。总之,世界上新建的钢管机组(无缝管和焊管机组)与中国相比,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钢管产能的不断扩张(过剩)将导致中国钢管企业国内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和残酷性,盈利更加困难。分流钢管产能,出口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中国钢管的出口预计会越来越困难,竞争无序、“自相残杀”会愈演愈烈,预计中国钢管行业兼并重组(或淘汰)的高峰期即将来临。
结语
尽管2011-2012年中国钢管生产量、出口量基本上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效益明显下滑,企业不能盲目乐观,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下,各种宏观和微观的市场因素对中国钢管生产、出口还是以负面影响较多,“十二五”期间,企业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分析显示目前只有北美与非洲钢管产能小于需求,特别是能源用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建钢管机组的投产,自给能力会越来越强。加上北美这个大的消费市场的大门又因反倾销、反补贴向中国关闭;其他地区中国有少量出口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钢管出口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中国《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钢管行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全行业必须由目前的数量增长型发展模式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模式。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突显品种特色,加快产品升级,提高实物质量和服务质量,注重效益的提高,抓住时机,提高钢管产业的集中度,全面推进钢管行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不断增强中国钢管产业健康发展及在国际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应抓住时机进行联合、重组、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与创新。